教学内容
本课程共72学时,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,实践教学18学时。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,推进“两个转变”,即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、教学体系向学习体系转变,在保证教材理论体系相对完整的前提下,将十四章教学内容调整、优化和整合为三个专题,采取专题教学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。
序号 | 课 程 内 容 | 教 学 基 本 要 求 | 学时 | ||
课程模块(单元) | 教 学 课 题(岗位群项目) | 能 力 要 求 | 知 识 要 求 | ||
本课程分成三个专题进行 |
第一专题毛泽东思想的形成、发展和主要内容 |
1、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; 2、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;能始终坚持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、与时俱进的品格 3、深刻认识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,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。 4、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;正确认识与评价毛泽东思想。 5、明白毛泽东思想体现出来的根本目标。 |
1、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、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、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,掌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、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。 4、深刻认识武装斗争、统一战线、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和三大法宝,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经验。 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意义。 5、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、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6、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的重大意义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。 |
(其中:实践教学时数6) |
|
第二专题邓小平理论、三个代表、科学发展观 |
1、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,养成想问题做事情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的习惯。 2、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核心,提高充分实现社会主义本领的能力 3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,提高创业创新能力 4、培养提高掌握新科技的能力增强实现中国梦的本领。 5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,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信念, 6、自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 |
掌握: 1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和最新成果;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。 2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。 3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。 4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。 4、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目的和科学内涵。 5、三个代表的内容、意义、地位。 6.科学发展观的形成、内容。意义、地位。 |
16(其中:实践教学时数:4) |
||
第三专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|
1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历史地位。 2、提高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。 3、培养立足当前思未来,历史责任感。 4、自觉投身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。 |
1、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的背景、主要内容与当代意义。 2、理解两个百年目标及中国梦关系。 3、了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。 4、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辩证统一关系。 5、理解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。 6、理解伟大的抗疫精神。 |
30(其中:实践教学时数:8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