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,要承担这一历史使命,就必须全面深入了解当今中国和当今世界,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,把个人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,才能成就自我的价值。因此,开展《形势与政策》课教育,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,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学习、宣传、贯彻、落实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的重要途径,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,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,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
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和各个方面,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、历史、国际关系等等,其基本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、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、政策观教育,以及党的基本理论、基本路线、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;
2、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、任务和发展成就的教育;
3、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、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等的教育;
4、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状况、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,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原则立场的教育。
5、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、发生的历史性变革、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。
由于国内外形势不断发展变化,因而每个学期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所不同。因此,每个学期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重大、热点问题,参考每学期教育部社科司编发的《形势与政策》课教育教学要点,来确定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、讲授重点和专题。由此可见,《形势与政策》课是一门时政性、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,是一门理论武装时效性、释疑解惑针对性、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。
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学分为1学分,总计18学时,分别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进行,即: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6学时,第二学期4学时;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4学时,第二学期4学时,总计18学时。
《形势与政策》课为考查课,考查成绩实行百分制,考查成绩主要由平时课堂学习和表现、作业或小论文等构成。